“以前村里有事靠吆喝,现在‘积分超市’一开张,大家主动参与环境整治、邻里互助的劲头别提多足了!”侯庄村村民看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感慨道。近年来,罗城镇以群众需求为锚点,从特色实践“单点突破”到全域文明“整体跃升”,通过品牌化打造、精准化服务、长效化激励,成功解锁文明实践“点上出彩、全域开花”的发展新密码。

品牌筑基:从“分散发力”到“体系支撑”。罗城镇打破文明实践“碎片化”壁垒,构建起“1个实践所+13个实践站+N支志愿服务队”的组织体系,整合党群服务中心、农家书屋、积分超市等阵地资源,实现阵地共建、队伍共联、资源共享。在此基础上,精心打磨“文明实践+红蓝绿金”特色品牌矩阵,让文明实践精准对接发展需求。以“群众点单、队伍接单、上门服务”模式破解供需错位难题,让文明实践服务精准触达民心。聚焦“一老一小”重点群体,打造“守望银龄·银发增辉”服务项目,吸纳300余名“五老人员”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,为高龄、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体检、生活照料、视频连线等服务,构建“低龄帮高龄”的互助循环。

精准服务:从“大水漫灌”到“滴灌直达”。组建“镇村干部+模范典型+乡贤人才”宣讲队伍,依托铁芯子传习所、张家墩村非遗文化展览区等红色资源,通过“板凳会”“庭院课堂”开展理论宣讲100余场次,覆盖群众3000余人次。由党员骨干、退休教师组成的“田埂宣讲队”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,把“大道理”转化为“小故事”,让理论传播更接地气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农闲时节举办“我们的节日”“邻里文化节”,开展广场舞比赛、趣味运动会等活动,设立“邻里议事亭”调解矛盾,让邻里关系更和睦。

长效激励:从“被动参与”到“主动作为”。“攒积分不但能换东西,更是一份荣誉!”在花墙子村“巾帼家美积分超市”,刚兑换洗衣液的蔺阿姨道出群众心声。该镇将“积分制”融入文明实践全领域,制定“参与公益加分、邻里失和减分”的管理办法,明确专人负责积分评定、台账管理,确保运行规范透明。目前全镇12个村均建成积分超市,今年已开展兑换活动36场次,500余名群众用8200分兑换生活用品910件,形成“奉献—积分—回馈”的良性循环。通过村民微信群、公示栏及时公开评比结果与积分情况,以“看得见的激励”推动群众从“旁观者”转变为“参与者”,让“比着干、争着干”成为新风尚。


从“积分超市”的小创新到“红蓝绿金”的体系化,从单个村的特色实践到13个村的全面覆盖,罗城镇以品牌为骨、服务为血、激励为脉,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乡土间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持久文明动能。